一周高教回顾
阅读数:413 发布时间:2020/10/22
一周内两学子自杀身亡
10月12日晚,江苏大学一名学子在校内坠楼身亡,此前该生因学习困难,从2017级转至2018级;10月13日早,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内自缢身亡,其微博中透露想不开的原因——就业压力大、导师授课质量差、实验室设备等,并称来世愿做一只猫。
对于两个年轻生命的逝去,网友们深表遗憾。
点评:
生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自杀者我们不仅要看到其当下境遇,更要看到其过往经历。生命始于家庭,对自杀者我们不仅要看到其目前环境,也当注意其原生家庭养育。自杀者往往患有精神疾病,对自杀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其生活应激,更应该重视其可能存在精神疾病。费斯汀格法则认为生活中90%的事情由我们自己控制,对自杀者我们不仅要看到其压力事件,还要关注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成人自杀往往非一时冲动,对自杀者我们不仅要看到其此时自杀既遂,也当考察其既往自杀企图、自杀决定。
生命皆可贵,等量齐观之,大学生也是普通社会成员,也可能与普通人一样患上抑郁症。防止大学生自杀,我们更有责任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家庭文明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我们更有责任引导存在自杀风险的大学生就医服药、心理咨询、求助他人、休息调养,而不要掩饰装好、讳疾忌医、拒绝帮助。
——武汉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 赖海雄
教育部集中力量支持中西部高校共建
不久前,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554号建议的答复》。《答复》中指出,“为进一步完善省部共建机制,合理布局共建高校,教育部正在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和深入研究,综合考虑地域、行业分布,以便统筹安排。下一步,共建工作将重点配合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相关工作要求,集中力量支持中西部高校共建。”
点评:
政府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校的实际需求,精准施策,实施精准共建。我国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各地区高校对于省部共建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例如,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重在“加快发展”,扩大规模还有较大空间;中部地区高等教育重在“促进崛起”,需要在核心竞争力上有新的突破;东部地区高等教育重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要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上持续发力,引领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东北三省高等教育重在“振兴发展”,需要盘活高校教育资源的存量,激活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增量。因此,开展精准共建是完善省部共建政策体系的未来方向。
——浙江工业大学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 徐吉洪
高校招生增设体育项目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把体育工作及其效果作为高校办学评价的重要指标,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和“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
点评:
毫无疑问,把体育纳入高考的初衷不错,但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高考的竞争比中考竞争更为激烈,所谓“一分之差,超过千人”。把体育纳入高考,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肯定会增加,但重视的并非学生的运动兴趣、运动技能培养,而是体育测试的分数。如此一来,在之前的考试科目之外,学生的升学压力会进一步增加,而体育测试,包括平时考核和统测的公平问题,会成为考生(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熊丙奇
冒名顶替上大学拟被认定为犯罪
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次审议。根据草案,冒名顶替上大学行为拟被认定为犯罪。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将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同时规定组织、指使他人实施的,从重处罚。
点评:
设立“侵害公民受教育权罪”,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冒名顶替入学的问题。该罪侵害的客体是复合客体,一是公民的宪法权利,二是教育公平制度,三是公民的姓名等人格权。其故意、客观方面及后果都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对该罪的处罚,最终的受益者即入学者为主犯,其余为从犯,这样规定既可以减少打击面,又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副主任委员 徐显明
编辑整理:万象杂志社编辑部
万象官方网站:http://www.sdnjbj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