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上海浦东新区康桥路957弄D做2020室《万象》杂志社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1-2)渐新世文山植物群多脉鼠刺(Itea polyneura)叶片化石;(3)现生华鼠刺叶结构;(4)滇鼠刺植物形态;(5)化石和现生种均具有脱落性山茶齿;(6)化石叶结构重建 黄健供图
鼠刺属(Itea)是虎耳草目鼠刺科(Iteaceae)小乔木或灌木。该属常绿种类是东亚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的灌木层植物,而落叶种类又与东亚-北美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关联,因此它也是研究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关系的很好材料。近期,在文山植物群的化石收藏中鉴定出一种鼠刺属的叶片。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研究组助理研究员黄健的指导下,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田宜敏对其进行了古植物学研究。这些叶片化石具有该属典型的叶脉特征:二级脉真曲、三级脉梯状、具脱落性山茶齿。通过与现生种类叶脉结构的研究对比,确定其属于常绿鼠刺组(Sect. Sempervirentes),最近亲缘种为峨嵋鼠刺(I. omeiensis)。鼠刺可能起源于热带亚洲,但其多样性中心是我国南部的亚热带地区,是常绿阔叶林的指示物种。结合植物群中发现的其他类群,表明在早渐新世时(约3000万年前),这一植被类型便已存在了。
文章同时基于化石记录和生物地理学分析,讨论了鼠刺属常绿与落叶种类的在各大洲的分化过程,认为落叶鼠刺的产生与扩张与北半球在渐新世后的降温紧密相关。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pld.2020.09.006
编辑整理:万象杂志社编辑部
万象官方网站:http://www.sdnjbj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