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出大流行病时代风险降低方案
阅读数:405 发布时间:2020/11/02
联合国框架下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10月29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自然退化导致大流行病爆发的风险上升,如果应对全球传染病的方式不发生根本性变革,未来大流行病的发生将更频繁,并且将比新冠肺炎传播更迅速、对全球经济破坏性更强、造成更多民众死亡。
“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任何现代大流行病的起因并非神秘莫测。”生态健康联盟总裁、IPBES研讨会主席Peter Daszak说,“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导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这带来了大流行病风险。土地用途变化、农业的快速扩张和集约化发展、不可持续的贸易、生产和消费活动破坏了自然,增加了野生动物、牲畜、病原体和人类的相互接触。这就是大流行病产生的路径。”
该报告指出,新冠疫情至少是自1918年流感大流行以来的第6次全球大流行病。虽然这次疫情起源于动物携带的微生物,但就像所有的大流行病一样,这次疫情的发生完全由人类活动导致。报告估算,目前在哺乳动物和鸟类身上还存在着170万种“未知”病毒,其中高达85万种病毒有可能传染给人类。
报告认为,通过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流失的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加大保护力度,采取措施减少对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地区的不可持续的开发行为,就能大幅降低大流行病发生风险。这些措施也将减少野生动物-牲畜-人类之间的相互接触,预防新发疾病溢出。
“大量科学证据都指向一个非常积极的结论。”Daszak说,“人类预防大流行病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们在应对大流行病时却忽视了自己的能力。我们的应对方法实际上停滞不前——我们依然要等到疾病出现后,再依赖于疫苗、疗法等手段去遏制疾病。我们能够逃离大流行病时代,但前提是,我们除了应对疾病外,还要更加重视疾病预防。”
Daszak说:“人类活动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但这未必一定会带来负面结果。这一事实也有力证明,我们有能力推动必要变革,减少未来大流行病发生的风险,同时还能强化自然保护,减少气候变化。”
报告认为,在疾病发生后依赖于疾病反应措施,包括公共卫生措施和技术解决方案——尤其是迅速研发和分配新疫苗和疗法,这一路径“缓慢而充满不确定性”。报告指出,大量民众饱受疾病折磨,此外,为应对大流行病,全球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7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造成损失为8万亿至16万亿美元,报告进一步预测,到2021年年底,仅美国一国的经济损失就将高达16万亿美元。专家预计,与应对大流行病的成本相比,减少风险以预防大流行病爆发的成本要低100倍,这为根本性变革提供了强大的经济激励。
该报告同时提出了减少及应对大流行病风险的多条政策建议,主要包括:
·成立高级别政府间大流行病预防委员会,为决策者提供关于新发疾病的最佳科学理论和证据;预测高风险地区;评估潜在大流行病的经济影响以及认识研究差距。该委员会还将协调建立全球监测框架。
·各国在全球协议或协定框架下制定相互认可,并明显有利于民众、动物和环境的目标。
·在各国政府中建立“同一个健康”(One Health)机制,增强大流行病预防能力,提升大流行病预防项目,并在各领域开展疾病调查、控制疾病爆发。
·在重大开发和土地利用项目中纳入大流行病和新发疾病风险卫生影响评估,对土地利用资金补助方式进行改革,使人们认识到并有针对性地应对此类项目在生物多样性和卫生方面的效益和风险。
·在消费、生产、政府政策和预算中考虑大流行病的经济成本。
·推动变革,减少造成大流行病的消费、全球化农业扩张和贸易类型——包括可对肉类消费、牲畜养殖及其他大流行病风险较高的活动征收税费。
·通过建立政府间“卫生和贸易”伙伴关系,减少国际野生动物贸易中的人畜共患病风险;在野生动物贸易中减少或去除疾病风险较高的物种;对所有非法野生动物贸易领域加强执法力度;在疾病热点地区,对原住民社区加强野生动物贸易卫生风险教育。
· 重视原住民和原住民社区在大流行病预防项目、增强粮食安全、减少野生动物消费中的参与及知识贡献。
·在关键风险行为,非法、不受管控与合法、受管控的野生动物贸易在疾病风险中的相对作用,提高人们对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景观结构与疾病风险之间关系的认识等方面,缩小关键知识差距。
编辑整理:万象杂志社编辑部
万象官方网站:http://www.sdnjbj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