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上海浦东新区康桥路957弄D做2020室《万象》杂志社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赵宝锋
摘 要:近年来,我国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各个场所内,对于消防设施、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型消防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消防技术呈现出绿色化、现代化的特征,不仅取得了理想的灭火处理效果,又不会對生活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实现了无污染、高效率的灭火处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的具体应用,有利于使得消防技术突破传统技术的局限,促进整个消防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1-0191-02
从火灾事故的影响来看,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还会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植被的破坏。因此,在消防技术的发展中,要减小火灾事故的不利影响,实现防火灭火与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需要实现消防技术的改革,用现代化的技术取得理想的灭火效果。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变了传统消防技术,通过应用绿色消防技术,能够实现火灾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国家与政府积极倡导绿色消防技术的推广,有效实现了消防技术的创新[1]。
1 绿色消防技术概述
绿色消防技术涉及了绿色灭火技术、绿色防火材料等,其涵盖的范围相对较广。在消防工作中,应用绿色消防技术,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防火与灭火效果,实现火势蔓延的控制,还能够避免火灾所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比如,在一些高层建筑中,通过应用绿色防火材料,大大提高了高层建筑的防火、抗火性能,经由洁净阻燃技术等绿色消防技术,可以在火灾发生时实现对火灾区域内烟气浓度的控制,降低火灾事故损失。绿色消防技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传统消防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2.1 火灾扑救过程中卤代烷灭火剂的使用对大气产生破坏性影响
火灾事故发生以后,有关消防人员要立即根据火灾情况,开始灭火与救援工作。但是,在传统的消防技术条件下,主要使用的是卤代烷灭火剂,该种灭火剂的应用虽然可以及时扑灭火势,阻止火势的蔓延,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却会造成臭氧层破坏。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传统消防技术对臭氧层产生了严重的损耗与破坏,臭氧空洞现象明显,紫外线不再受臭氧层的保护,直接辐射于地面,增大了人类患皮肤癌等疾病的风险。此外,臭氧层破坏还会造成大气污染,进而对农作物产量、海洋生态系统等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哈龙消防技术与产品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直接因素。
2.2 火灾扑救过程所产生的酸性气体对大气的污染
在火灾救援时,传统的消防技术下,主要使用的是卤代烷灭火器,由于灭火器内气体性质的特殊性,在灭火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酸性气体,经由空气分子的运动,这些酸性气体逐步被扩散至大气中,形成了酸雨。此外,一些附带气体还具有强腐蚀性,对周边环境具有一定的威胁[2]。
2.3 火灾扑救过程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在火灾救援中,最需要使用的就是水,在一些消防技术中,如果将水作为主要的灭火材料,物体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燃烧产物会逐步溶于水中,燃烧过程中的一部分有害物质甚至会进入水体直接经由地下管道排入地下水中,产生水体污染。传统的消防技术中,化学物品、放射性物质是主要的水体污染物质,水体污染会造成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区域内人类健康与生态循环。
2.4 火灾扑救过程对土壤造成的危害
传统消防技术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水体污染直接造成了区域内土壤的污染,使得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土壤污染所产生的危害相对较大[3]。
3 绿色消防技术应用的现状
3.1 绿色消防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力度不够
在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但是,当前,在我国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的发展中,很多绿色消防技术与产品研发机构、部门等的研发力度不足,在研发过程中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及时进行技术的引进与产品的创新,使得绿色消防技术的更新无法满足消防工作绿色化的要求。此外,一些研发企业存在绿色消防产品与技术单一的情况,无法实现整个消防工作的技术创新。
3.2 绿色消防技术应用意识薄弱
在我国消防工作中,很多消防部门受到传统消防技术、工作模式的限制,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依旧没有意识到绿色消防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将消防工作的重点放在消防效率的提升方面,缺乏绿色消防技术应用与推广的意识,无法将消防工作与环境问题相结合,解决消防工作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思想意识上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4]。
3.3 缺乏对绿色消防技术产品的监督与管理
虽然当前在市场上已经存在了一部分的绿色消防产品,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一些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过于重视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忽略了对绿色消防技术产品的监督与管理,导致绿色消防技术产品无法在应用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绿色消防技术的具体应用
4.1 哈龙替代技术
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是在传统消防技术基础上的改进。哈龙灭火系统内通过各种不同灭火能力的低级烷烃卤代化合物来实现灭火处理,这些卤代化合物基本上毒性较小,能够在火灾处理过程中保证较高的灭火速率,火灾区域内的相关物品等基本不会受到灭火系统卤代化合物的污染。从哈龙灭火的本质来看,其主要是通过卤代化合物,来进行相应的化学反应,对燃烧链式反应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在火灾事故的处理上,能够有效燃料与氧气化学反应的聚集,从该种技术的应用效果来看,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电气火灾、可燃气体火灾处理等方面都能够取得理想的灭火效果。虽然,在哈龙灭火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具有良好的消防处理效果,但是,在该技术应用中,大气压差、温度条件会导致一些产品向大气弥散的过程中,造成臭氧层的破坏。因此,由于哈龙灭火技术的这种技术局限,使得近年来研发出了一种哈龙替代技术,该技术属于绿色消防技术,能够避免在灭火过程中的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问题[5]。
哈龙替代技术的应用中,主要是将哈龙灭火系统内的相关卤代灭火剂用其他灭火剂来替代,比如,卤代烃类、二氧化碳、惰性气体灭火剂等,这些替代灭火剂的类型相对较多,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往往可以根据消防工作的需求,来进行这些灭火剂产品的选择。基于灭火剂的差异性,这些灭火技术也存在不同的技术特征与应用效果,适用于不同的火灾环境状态下。比如,以泡沫灭火为例,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泡沫的作用,来对可燃物与氧气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进而实现对火灾发生要素、环境的控制,即使在密封过程中,泡沫也不会受到任何的破坏,有效起到了重要的阻燃作用。从当前泡沫灭火技术的应用来看,其往往包含了两种泡沫类型,蛋白泡沫与合成泡沫,前者主要以水解蛋白为基料,而后者以合成表面活性剂为基料。此外,非挥发性哈龙替代物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具有挥发性,属于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实际的灭火过程中,其挥发特性与液体流动性可以有效保障灭火的效率,即使是大范围的火势,该种灭火技术也能够取得理想的灭火效果,比如,在原油、涂料与油漆灭火中。惰性气体灭火技术在灭火过程中主要借助于惰性气体的特性来进行氧气浓度的稀释,当氧气浓度降低以后,火势也将逐步减小。总之,哈龙替代灭火技术比传统哈龙灭火技术更具优势,不仅能够实现对火势的控制,还能够保护火场区域内的环境[6]。
4.2 绿色阻燃技术
绿色阻燃技术也属于一种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阻燃剂的使用,来使得相关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燃特性,从而实现火灾的预防与控制。因此,基于其技术原理,绿色阻燃技术并不能完全消除火灾隐患,但是,该种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火灾的危害,缩小了火灾影响范围。当前,随着绿色阻燃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火灾事故的处理上,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进行阻燃剂材料种类与性能的完善。绿色阻燃剂需要具备良好的耐热稳定性、耐光稳定性特征,在消防工作中延缓火势的蔓延,实现对火灾有害物质的控制。当前,应用较多的绿色阻燃剂主要包含了无卤膨胀性阻燃剂、有机硅阻燃剂。
4.3 细水雾灭火系统
细水雾灭火技术最早出现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今天,细水雾灭火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逐步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哈龙灭火替代技术。在细水雾灭火系统内,其系统构成相对复杂,细水雾主要是经由喷头喷出的,因此,喷头也就成为了细水雾灭火系统内的重要部件。喷头内包含了喷头体、微型喷嘴、芯体、滤网。滤网是水体进入的主要通道,经由滤网,水体可以直接进入喷头内部,在受到压力作用以后,水体会在弹簧、喷嘴与喷嘴芯所形成的螺旋空间内维持高速的旋转运动。而水流流经喷头的小孔以后,会在一定的作用下被击碎,使得水流从喷嘴中以锥面射出,形成了微小的雾滴。细水雾灭火技术下,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水滴的体积相对较小,而表面积与密度却很大,在一定的环境温度条件下,细水雾逐步被气化,在火灾处理时起到吸热与降温的作用。此外,细水雾的形成还能够对氧气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降低了火场区域内的氧气浓度,避免了火势的蔓延,对于火场区域内的燃烧液体具有稀释、浸润作用,有效避免了复燃现象的发生。在细水雾滅火技术下,喷嘴所喷出的细水雾大范围地分布于火场区域内,火场上部纤维状雾滴的形成,能够发挥雾滴的吸热作用,降低火场区域内的温度,有效实现了对易燃点的控制,对于抑制火势、控制复燃具有明显的作用,属于一种应用最为普遍的绿色消防技术。
5 结语
近年来,在生产生活中,火灾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事故损失,不仅体现在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方面,还体现在火灾污染方面。因此,消防工作中,要加强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的应用,降低火灾污染程度,提高消防工作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亮,徐秋珍.绿色消防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5,41(06):293+295.
[2] 孙红梅.绿色消防技术应用研究[J].时代农机,2016,43(03):171-172.
[3] 胡振海.探析消防技术与环保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2.
[4] 马啸,刘官昊.试探绿色消防技术的应用[J].灌篮,2017(17):150.
[5] 詹治雄.现代化绿色消防技术的应用[J].消防界(电子版),2019,5(16):26+28.
[6] 武晓辉.消防技术与环保的关系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5(02):103.
编辑整理:万象杂志社编辑部
万象官方网站:http://www.sdnjbjb.com/
上一篇:[卷首语]气候警钟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