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 : 上海浦东新区康桥路957弄D做2020室《万象》杂志社
投稿邮箱 : bianji7@126.com
郭龙
摘 要:本文结合陇西县撤并建制村水泥硬化路项目的實施,总结了在施工过程中,从管理方式、质量控制、试验检测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控制要点,对今后的农村水泥硬化路施工质量控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水泥路;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省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实现硬化路村与村、社与社的全面贯通,方便老百姓的出现,促进经济发展。本文结合陇西县撤并建制村水泥硬化路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方式与经验分析控制要点。
0概述
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属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海拔1612—2778米,下辖9镇8乡。2017年至2018年,两年期间,共实施水泥硬化路605.16km,分散至陇西17个乡镇。公路等级四级,路面主要结构形式为:15cm厚10%石灰稳定土基层+18cm厚抗弯拉强度f4.0MPa的混凝土面层。陇西县对农村水泥路采用打包招标方式,该项目我公司中标承建。我公司中标后,精心组织,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施工,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受到陇西县政府及陇西县交通局的一致好评。2018年全省“四好农村路”现场观摩会在陇西召开,得到了省上和交通厅领导表扬[1]。
1管理方式
针对本项目点多面广,项目分散,工程造价低,原材料采购、运输困难,地方材料质量差异大等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加强工程管理
我公司中标后,成立了陇西县水泥硬化路项目部,结合项目点多面广,项目分散,施工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配备了足够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根据地区特点,将项目进行划分为四大片区,确定了每个片区的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及现场施工负责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做到人员管理上的集中,便于靠实责任,通过考核评比,增强了竞争意识,从而提高了施工管理质量,实现了目标控制。
1.2前期调查
项目部成立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前期调查,包括设计路线及工程量的核对,确保设计与实际一致;对沿线的环境调查,制定施工方案,保证了原材料的运输、拌合场位置的确定;对原材料进行调查,初步筛选出可用的料场,然后进一步取样试验,选择至合格的料场。
1.3劳务队选择
公司根据近几年合作的劳务作业队情况,对劳务队开展信誉评价,将劳务队分为A、B、C、D四个等级,实行末尾淘汰制,保留业绩信誉良好的队伍,淘汰不合格的队伍、从而保证了劳务作业人员的素质,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
1.4 加强试验检测
建立工地试验室,针对水泥硬化路的特点,配置相关试验检测设备和人员,开展试验检测工作。控制施工质量,首先要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水泥路主要原材料为水泥、钢材、砂、石子、水等。在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水泥、钢筋的质量易于容易控制,而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的地方材料,是质量控制的难点。因此加强地方材料的试验检测力度,是质量保证的前提。
2对原材料的控制
2.1 水泥
由项目部统一招标采购,选取一家水泥厂的P.O42.5水泥。并于厂家签订质量保证书。项目工地试验室专门抽取一人每天对现场试验检测人员抽取的水泥样品进行检测。保证水泥质量合格。
2.2 碎石(或砾石),中粗砂材料控制
本项目由于面广点多,所用的砂石材料产地比较多,为了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在材料调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对全县料场进行了摸底调查,结合以往的试验检测数据,初选了一批料场,经过取样试验后,从中选定了7个合格的料场作为本项目的砂石材料供应商,项目部全部签订了合同,并要求保证砂石材料质量合格,如发现不合格材料,对砂石料厂做出罚款及终止合同。在砂石材料进场时,由试验室对各种指标进行全面检测,避免不合格材料进场。
2.3 水
水质对混凝土的强度等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由于项目部分地方没用自来水,而当地的河道或水坝里的水质含碱量较多,不适宜混凝土的拌合和养生。对此,对有自来水的施工路段,混凝土的拌合和养生全部采用自来水,比如渭阳乡文昌至水泉段的13.9km及德兴乡阳山至东家岔的4.88km路段,不允许使用当地河道或水坝里的水进行拌合混凝土及养生混凝土路面,对这两处专门指定了自来水取水点,确保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
3.1 目标配合比
由于施工路段的分散,每条路做配合比不太现实,因此,项目部针对原材料的调查情况,抽取了7个料场的砂石材料,全部做了标准配合比设计,每个配合比与料场对应,保证了配合比控制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由于受到项目资金限制,目标配合比设计中,既要控制工程质量,又要考虑经济合理,在质量和经济方面找到控制的平衡点,这也是水泥硬化路项目的一个难点。
3.2施工配合比
根据目标配合比,由项目部试验室全部进行了施工配合比的验证,根据验证及施工队拌合站运距的情况,综合分析后,制定了每个拌合站所使用的原材料生产场及所使用的生产配合比。
在混凝土拌合前由试验室试验检测人员现场对拌合站进行生产配合比的调试,调试完成后,确定最终的施工配合比,这个配合比由施工现场的施工员控制,不能随意变更,如发生变更必须经试验室主任的批准。
4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4.1混凝土拌合及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采用小型强制式搅拌站,混凝土拌合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合,严格控制水灰比、塌落度、和易性等指标。在拌和前,对拌合站进行计量标定,确保称量准确。
由于施工环境的不同,部分施工现场在山区,部分在川区,运输距离不同,因此,试验室对水灰比、塌落度等指标制定了不同施工现场的技术要求,拌合站在拌合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区域的不同,按照试验交底的数据进行拌合,现场试验检测人员及时对所拌合的混凝土进行各项指标的检测。
本项目路段为山区道路,等级低弯道多,坡度陡,經过村庄路段较多,因此很多地方混凝土罐车无法通行,混凝土的运输基本都是8m3自卸翻斗车进行拉运。自卸翻斗车拉运必须做好水灰比的控制,水灰比过大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水灰比过小导致现场施工不便,表面收光不好等现象。在拉运过程中容易产生离析现象,使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导致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降低,从而影响到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使用寿命。另外,使用自卸翻斗车拉运还可能引起混凝土的损失、污染等现象,造成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和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等问题。为此,针对上述问题,在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采用了篷布封包的方式,减少混凝土的水灰比变化、避免混凝土所受的污染。
4.2现场混凝土摊铺、振实、平整
在混凝土摊铺前,首先要对基层清扫干净、洒水,保证基层表面潮湿,减少基层对混凝土水分的吸收。混凝土运输至施工现场,在摊铺之前采用挖掘机或小型装载机进行二次翻拌,这样可以降低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离析,提高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和使用质量。
现场摊铺采用三辊轴混凝土摊铺机或小型机具进行摊铺整平,振实采用排式振动器进行振实,对排式振动器的间隙做了相应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振捣棒之间的间隙控制在30-40cm之间均匀排列,不少于8个振捣棒,排振行走速率控制在8-10m/min,对于两边采用人工手提振捣棒进行振捣,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漏振或过振,在急弯陡坡路段采用人工手提振捣棒及手推平板振动器进行振实,在振动滚压完成后,升起振动辊,用甩浆辊抛浆整平一遍,再用整平轴前后静滚整平,直到平整度符合要求。
4.3 表面收光、抗滑刻文、养生、切缝的要求及控制
表面收光根据施工环境及气候的不同待混凝土表面泌水基本完成后,采用旋转抹面机密实精平饰面2-3遍,保证平整度符合要求。在抹面机完成作业后,立即使用抹刀进行清除粘浆、清边整缝、修补缺边掉角等。直至混凝土表面密实均匀,无抹面痕迹、无露骨等现象。由于部分施工路段坡陡,弯急,刻纹采用矩形槽形式,槽深3-4mm,槽宽4-5mm,槽间距15-20mm,刻纹时间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前30-60min进行。待刻纹结束后立即用渗水布全面覆盖洒水养生,渗水布覆盖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保证混凝土路面初期强度的上升。
切缝是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切缝不及时,造成断板,切缝过早,容易造成啃边,切缝深度不够,造成纵横向裂纹出现,切缝较深,造成切缝下部断裂,所以切缝时间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切缝时间控制在混凝土终凝时间后2小时开始,主要根据施工环境和气候影响,切缝时只要不啃边即可,切缝深度控制在6-6.5mm之间,切缝宽度控制在4-6mm之间,长度控制在4.8-5m之间,切缝最晚时间不得超过20小时。对于时间的控制,还要根据气温、天气情况灵活调整,关键是把握住混凝土不产生收缩裂缝为原则。
5施工中试验检测工作的跟进
5.1平整度的检测
在抹面完成后试验检测人员或现场技术人员及时对混凝土路面平整度进行检测,如发现平整度达不到技术要求,立即对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工艺的调整,直至达到规范要求[2]。
5.2抗滑构造深度的检测
抗滑构造深度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行驶安全,所以对抗滑构造深度的检测是比较重要的,则在施工过程中对抗滑构造深度做了大量的抽检工作,尤其对急弯陡坡路段重点进行检测。
5.3强度检测
在施工过程中,每天制作抗弯拉试件2组,待拆模后由试验检测人员或技术人员拉至试验室养生室进行养生及强度检测。本项目强度检测的重点在于7天后施工现场钻芯取样,进行劈裂强度试验检测,7天强度要求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控制路面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6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6.1 排水设施
由于项目实施多,受资金的限制,对配套的排水设施设计不完善,大多数利用原路排水设施。因此,排水设施设计不足,对今后的养护管理留下了隐患。
6.2安全设施
本项目设计为安全警示桩,安全警示桩只能起到安全警示作用,起不到安全防护作用,而水泥硬化大多数处于山区,因此坡陡、急弯多。需要在今后增加安全设施,如波形护栏等。
6.3纵坡及弯道的改进
为了更好改进行车安全,在今后的项目中加大纵坡及弯道的调整,协调乡政府,与本地老百姓协商沟通,对少许占用农田或荒地的段落进行通过降低纵坡,增加半径等措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
6.4施工工艺的改进
由于水泥硬化路大多数路段在山区,坡多弯急,抗滑刻纹需要进一步调整施工工艺,根据这几年的经验,在急弯陡坡路段,选择粗面、深刻纹形式来加大抗滑性能。
7结语
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泥硬化路的使用年限,应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多增加拦水带,减少路面雨水对土路肩的冲刷或冲毁。采用拦水带形式,集中排水。对土质边坡采取种植苜蓿、檩条等植物,因此类植物根深、成活率高、生长较快,能在1年内时间里全部覆盖路肩,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路肩、边坡。减少水损毁,延长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付智.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F30-2014, 新内容介绍[J].中国公路,2014(9):53-57.
[2] 陈琳.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250.
编辑整理:万象杂志社编辑部
万象官方网站:http://www.sdnjbjb.com/